PE任性融资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 2015年12月25日,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的新闻吹风会上,证实了监管层叫停私募股权投资机构挂牌新三板的说法,还表示不仅暂停了挂牌,同时还暂停了融资。此外,证监会还将对不限于PE的新三板挂牌企业前期融资的使用情况开展调研。2015年12月29日,部分新三板企业已陆续收到通知。 太平洋证券副总裁、企巢新三板学院院长程晓明在接受笔者的采访时表示,挂牌PE、VC在新三板的锋芒太大,吸引了过多的眼光,使得外界对新三板的定位产生了质疑;且融资金额太大,资金并没有完全用于挂牌公司的发展,而是拿来干别的事情。 从私募基金管理机构到金控平台,九鼎投资是新三板上最典型的案例;上市不足一年的中科招商也变身“举牌专业户”。而这两者并非孤例,包括思考投资(831896)在内的挂牌私募也通过新三板融资,上演着眼花缭乱的资本运作。 目前新三板拟挂牌的股权投资机构还有20多家,证监会监管措施出台之后,将何去何从?中国新三板投资联盟有限公司创始合伙人许小恒向时代周报记者分析认为,此次证监会暂停投资机构挂牌肯定是暂时的,待监管制度完善之后仍会放开。 暂停PE挂牌并自查 继暂停PE融资及挂牌之后,证监会还对已挂牌新三板的企业进行自查。 方星海在新闻吹风会上表示,2015年以来,私募基金管理机构在新三板市场上频繁融资,融资金额和投向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和质疑,需要加强对此类私募基金管理机构的监管。暂停私募基金管理机构在全国股转系统挂牌和融资之后,将对前期融资的使用情况开展调研。 《国务院关于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关问题的决定》明确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是经国务院批准,依据证券法设立的全国性证券交易场所,主要为创新型、创业型、成长型中小微企业直接融资服务。 许小恒向笔者表示,私募机构在新三板频繁融资圈钱,并非用于实体经济,而是将资金用于拓展自己的帝国板块,甚至进入二级市场套利以及举牌A股上市公司,这与国家支持新三板市场发展的初衷不一致。PE赚得盆满钵满,而很多实体企业上了新三板被饿得嗷嗷待哺,变成僵尸股,长此以往,有点本末倒置。 2015年12月29日,证监会已经开始对挂牌公司融资的使用情况展开调查,部分新三板企业已从券商处收到《关于证监局抽查部分挂牌公司的重要通知》。通知内容为:“证监会及其辖属证监局自2015年12月25日-2016年1月25日对挂牌公司进行专项现场检查,筛选公司标准为:曾经股票发行金额1亿元以上的公司。” 据记者了解,检查的主体是融资1亿元以上的挂牌公司,并不限于PE类公司,少数融资几千万元的公司也在检查范围之内。 根据wind数据梳理,截至2015年12月31日,共有5129家挂牌公司,该年以来发行融资额超过1亿元的共有172家,约占当前挂牌企业总量的 3%。此外,融资5000万-1亿元的有252家,融资3000万-5000万的有311家。这意味着,将有接近200家公司接受抽查。 据悉,股转系统早在一个月前便曾经两次下发通知,要求今年以来所有有过发行融资记录的企业,就“大股东占款及提前使用定增资金”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自查。 程晓明告诉笔者,接下来,企业挂牌新三板将会更加严格,融资频率和融资规模将会受到严格控制,且募集资金必须用于投向新三板,而证监会此次的检查也主要是这一方面。 PE频繁融资惹质疑 一直以来,PE机构在新三板的融资颇受市场关注,而九鼎集团和中科招商更是新三板市场的焦点。 最早登陆新三板的PE机构九鼎投资,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总市值已经膨胀至1025亿元。2014年4月,九鼎投资挂牌即定增,募集资金35亿元,当年8 月,九鼎投资再次募资22亿元。2015年5月,其宣布以每股15-25元的价格发行5亿元新股。当年11月初,九鼎集团完成这笔规模为100亿元的资金募集。几天之后,九鼎投资又公布了300亿元的定增计划。 中科招商在去年3月登陆新三板后,已通过4轮定增融资约120亿元。去年9月,中科招商更是抛出了300亿元的巨额融资计划,首次创下新三板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定增。 “然而,这些机构在新三板获得的融资并没有投向实体经济,而用于资本运作,部分挂牌新三板的PE机构在频繁举牌A股上市公司。”程晓明向笔者表示。 |
联系我的时候请说明是从三千网看到的信息,谢谢。